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2006960位访问者!
在昭通鲁甸的大山里,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着公司的使命,挑起鲁甸淳朴乡民的期盼,在大山里不辞风雨肩挑日月,用他们刚毅的性子,创就一段佳话。
鲁甸县乐红镇利外村完小学建设工程、鲁甸县乐红镇乐红村完小学建设工程、鲁甸县乐红镇中心学校建设工程、鲁甸县乐红镇龙家湾小学建设工程等项目都是公司在鲁甸大山里的项目。在那偏僻的大山里,因为道路的不便利,施工材料不能及时拉到施工现场;由于水电的不通畅,饮用水必须从山外拉进去,每个项目部都要配置一台发电机,以提供项目的办公及施工用电。也许你无法想象,那样艰苦的生活状态竟然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能让山里的孩子尽快住进宽敞明亮的“希望之楼”,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冲破各种艰难险阻,不惧艰辛与大山里的恶劣环境做抗争。&苍产蝉辫;
这段时间里,经常遭遇大雨的侵袭,导致山路无法通行,山体也随时有滑坡的可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公司第五直管项目部鲁甸项目总负责人王学贵为了项目能顺利完成节点目标,冒着危险跑几十里山路来回奔波在各个项目间,了解项目情况并安排施工工作。&苍产蝉辫;
2016年5月24日,正当王学贵在乐红村完小学安排完工作,返回乐红中心小学的途中,山路突然塌方,道路的中断导致他无法通行。此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赶紧驱车后退离开,而是马上下车查看塌方情况并打电话给材料员,了解项目上材料的剩余情况,当听到项目上的材料已经不多,拉材料的车却还在路上时,王经理心想“道路塌方了,材料更是拉不进去,原计划的工期又要往后推了,这可怎么办?”此刻的他心里只有项目节点如何完成,而个人安危早已被他抛诸脑后。&苍产蝉辫;
当听到王经理的种种事迹时,我已无法言喻,有钦佩、亦有感动。钦佩他在如此艰辛的环境里,依然能有条不紊的工作、从容面对;感动他在危险的环境下,仍然临危不惧,努力推进项目进度。不得不由衷地为王经理的举动热血沸腾起来,这个伟岸的背影,伫立风雨中,有着坚忍不拔的力量和一颗赤子之心。&苍产蝉辫;
昆明到鲁甸,350多公里的路程,100多个日夜,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很多同事们从春节后就一直坚守项目,至今不曾回家一趟,和大禹治水叁过家门而不入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外完小项目的施工管理者杨云河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我也想家,想家里的妻子、孩子,有时打电话回家,听着妻子的抱怨,孩子的期盼,有时也冲动的走出办公室,想坐车回家,但走到项目边,看着忙碌的工人与日渐成型的教学楼,又忍了下来,并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快了,快了,很快就能完工了,很快就能回家啦。”据了解,在项目刚进场的时候条件很是艰苦,这里没地方洗澡,他们经常一个多月才洗一次,身上的味道就连自己都受不了。村子里没有乡街子,更没有荤菜卖,而这里离县城又远,吃饭也成了棘手的问题,每天的辣椒酱就是他们下饭最好的调料。有一次停了半个月的电,他们只能天天吃泡面,“现在看见泡面就想吐。”杨云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看着他满是倦意的笑脸,我再次感慨万千。&苍产蝉辫;
他们就像大山深处修行的苦行僧,为大家舍小家。谁能一个月不洗澡?谁能每日吃着泡面、不沾荤腥?谁能不顾自身安危坚守在大山深处?正是他们,用大山一样的担当,把艰苦的环境踩在脚下,坦然一笑;正是他们,把自己的思家之情放在一边,坚定信念,完成工作。&苍产蝉辫;
在鲁甸的各个项目上,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这样无私奉献的他们,这样认真工作的他们,这样可歌可泣的他们,就是我们每个建投人的榜样。溢美之词难以言表,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向他们靠齐。有了他们的意志力,就会有如泉涌般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工作,为我们的公司,为自己,也为社会。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吧!
作者 第五直管项目部 周雯 王海燕
(责任编辑: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