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1999314位访问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已然被世人称颂,歌后王菲更是以抒情音嗓,深沁人的心灵。
月是圆缺不定的,圆而明,缺则阴,仿佛人的心境一样,圆者自是明镜,缺者岔为愚晕,后人尝试多次,定位研究实事,后人记名句“凡事都得研究,才能明白”。
今天已是十叁,离月圆之夜仅有两天了。可乌云密布,也不知今年能否见到十五的月圆了。我还记得中秋月圆是需要拜月的,然都已忘却了。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祭月仪式源头似乎发起于周代,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月亮无论阴晴圆缺,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或者来讲,只要能知道月亮的方位,且露天下,那就都可以举行了。以前的汉族祭月仪式,并不是站立着的,而是以民族传统的"经坐"坐于席上,拜时不是站立鞠躬,也不是双手合十,而是行拱手之礼,只不过平常拱手正对人,拜月拱手径对天,礼节颇为严重了。而且拜礼需连续拜两次时,一般第一次为首拜,第二次称为"再拜"。经坐其实就是现在的雅座,将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有点像日本人的坐态了。当然此种作法,也是疲累的,久坐下膝盖会酸痛,脚背会麻木,然而以前的拘礼,坐姿也是讲究的,不可随意乱动,只好偷偷动一动膝盖,缓解一下疲劳。不过对于友人聚会,那就没有太多拘礼了,趺坐(佛教式的盘腿)成了友人聚会的雅作了。
拜月也自然免不了祭祀了。只不过祭月实行素祭,是没有荤腥的,因为月亮是纯洁善良的象征,这一天尽量避免祭月的杀戮,所以基本只有水果、糕点之类的。载歌载舞自然是免不了的,无论王权富贵还是升斗小民,我想这就是人心的向往罢!
忘却了,都忘却了!我已然五六年未拜过月亮,更是五六年未团圆过节了。“仙啊,去摘石榴吧,今天是中秋了……”记忆里父亲鼓励着我为中秋准备祭拜的石榴,然而现在石榴树落黄了,也不再结果了。
第九直管项目部 孙红仙
编辑:张磊